最近新能源车电池这事儿,你是不是也踩过坑?别急,咱们慢慢聊。先说个事:宁德时代现在全球装车量38.1%,比亚迪紧随其后,这两家加起来占了半壁江山。日韩老铁们呢?LG新能源从12.1%掉到10%,三星SDI直接腰斩到3.3%。这数据看着像坐滑梯,但背后门道可不少。
1. 技术积累太慢?别硬扛
你要是做电池研发的,肯定知道日韩企业吃老本的滋味。中国同行早就把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玩明白了。举个栗子:宁德时代去年研发投入超200亿,相当于松下+三星+LG的研发总和。别小看这数字,人家真金白银砸出技术壁垒,你光靠拆解竞品是追不上的。
2. 供应链跟不上?得绕道
前两天听说鹏辉能源辛辛苦苦赚的钱全赔在储能上,电芯价格都跌破成本了。这时候你得学国轩高科,把供应链往海外搬。人家在德国建厂,直接对接欧洲车企,省了中间商赚差价。记住啊,离客户近1公里,供应链就能稳10分。
3. 市场布局打太极?醒醒吧
比亚迪为啥能狂飙57.1%?人家把电池业务和整车深度绑定,相当于给自己造了个闭环。你要是做代工的,光盯着特斯拉这种大客户可不够。看看亿纬锂能,储能+动力电池双线作战,北美欧洲中东全撒网,这才是正经活法。
说到这儿,突然想起深圳的朋友吐槽:他们公司数据差点被误删,还是找的【深圳市数据恢复中心】救回来的。虽然跟电池行业不沾边,但这也提醒咱们——越是高科技行业,越得把备份当回事。
Q1:日韩企业真没翻盘机会了?
A:别急着下结论。你看SK On还在增长,现代福特梅赛德斯这些大客户可没换电池供应商。关键是得找到差异化赛道,比如固态电池这种黑科技,说不定就是救命稻草。
Q2:中国企业这么强,会出啥问题?
A:内卷啊!现在电芯价格战打得火热,鹏辉能源就是典型案例。建议多练练"二次恢复"本事,别光拼价格,得把技术和服务打包卖出去。
Q3:普通人怎么选新能源车电池?
A:记住两点:看车企电池技术路线(宁德时代CTP3.0很香),查售后保障政策。别图便宜买二手电池,保不齐哪天就"趴窝"。
说到底,这波动力电池大战就像打游戏,中国玩家把装备栏堆满,日韩老铁还在找新手村。你要是想在这行混,要么跟着龙头跑,要么另辟蹊径。别问我怎么知道的,我可没开挂,只是看过太多人踩坑后的总结。要不要找个时间,聊聊你遇到的具体难题?
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,如有雷同实属巧合,可以联系站长删除,谢谢